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典故大全 成语典故大全
项羽本纪中的成语_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成语
ysladmin 2024-05-27 人已围观
简介项羽本纪中的成语_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成语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项羽本纪中的成语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项羽本纪中的成语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1.请问:《项羽》中有哪些成语?2.与项羽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项羽本纪中的成语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项羽本纪中的成语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
1.请问:《项羽》中有哪些成语?
2.与项羽有关的典故成语有哪些
3.在项羽渡江这个故事中有没有什么成语
4.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刘邦项羽打仗时候的成语故事
5.和项羽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请问:《项羽》中有哪些成语?
1、
拔山扛鼎[?bá shān gāng dǐng?]
释义: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2、
搏牛之虻[?bó niú zhī méng?]
释义: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3、
才气过人[?cái qì guò rén?]
释义:才:才能;气:气魄。才能气魄胜过一般的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己惮籍矣。”
4、
冲冠眦裂[?chōng guàn zì liè?]
释义:形容愤怒到极点。眦裂,睁裂眼眶。
出处: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5、
从壁上观[?cóng bì shàng guān?]
释义: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6、
独断专行[?dú duàn zhuān xíng?]
释义: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在他却不免有点独断独行,不把督抚放在眼里。”
7、
孤立无援[?gū lì wú yuán?]
释义: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庄公既碍姜氏之面,又度公孙滑孤立无援,不能有为。”
8、
江东父老[?jiāng dōng fù lǎo?]
释义: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和何面目见之?’”
9、
锦衣行昼[?jǐn yī xíng zhòu?]
释义:富贵了须回归故里。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10、
力能扛鼎[?lì néng gāng dǐng?]
释义: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11、
弃书捐剑[?qì shū juān jiàn?]
释义: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12、
三户亡秦[?sān hù wáng qín?]
释义:三户:几户人家;亡:灭。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有暴力的必胜信心。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13、
四面楚歌[?sì miàn chǔ gē?]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14、
四面受敌[?sì miàn shòu dí?]
释义: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国蓄》:“四面受敌,谓之衢处之国。”
15、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wú miàn mù jiàn jiāng dōng fù lǎo?]
释义:以之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
出处:语本《史记·项羽本纪》:“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16、
亡秦三户[?wáng qín sān hù?]
释义: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17、
先发制人[?xiān fā zhì rén?]
释义: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出处:《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18、
项庄舞剑[?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释义: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处:清·刘坤一《致张香涛书》:“[定兴]乃于署督篆任内,奏参银元局及淮山盐务,牵涉敝署,不无激射之词,论者谓为项庄舞剑,而弟因未尝稍存芥蒂也。”
19、
有进无退[?yǒu jìn wú tuì?]
释义:只有前进,没有后退。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一回:“军中无戏言!吾二人当亲冒矢石,昼夜攻之,有进无退。”
20、
政由己出[?zhèng yóu jǐ chū?]
释义:政令由一己发出。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21、
彘肩斗酒[?zhì jiān dòu jiǔ?]
释义:形容英雄豪壮之气。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瞋目视项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
22、
别有用心[?bié yǒu yòng xīn?]
释义:用心:居心,打算。心中另有算计。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出处:宋 朱熹《与刘子澄书》:“方别寻得一头绪,似差简约端的,始终文字言语之处,真别有用心处。”
23、
不胜杯杓[?bù shèng bēi sháo?]
释义:不胜:经不起。杓:舀东西的器具。杯杓:泛指酒器。比喻喝酒太多,已经醉了。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24、
杯羹之让[?bēi gēng zhī ràng?]
释义:指受人挟持,惹人讥诮。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载,楚汉相争,汉军断绝楚军粮草,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放在高高的肉案上,对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刘邦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
25、
沐猴而冠[?mù hóu ér guàn?]
释义: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26、
取而代之[?qǔ é dài zhī?]
释义: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27、
衣绣夜行[?yī xiù yè xíng?]
释义:衣:穿。绣:锦绣。穿着精美鲜艳的锦绣衣服夜间上街行走。比喻人富贵以后不为人知。亦作“衣锦夜游”、“衣锦夜行”。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28、
目眦尽裂[?mù zì jìn liè?]
释义:目眦:眼眶。眼眶都瞪裂了。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
29、
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30、
作壁上观[?zuò bì shàng guān?]
释义: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与项羽有关的典故成语有哪些
和项羽有关的成语1、破釜沉舟[ pò fǔ chén zhōu ]: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
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意为打破饭锅,凿沉渡船,借以比喻决一死战、亦即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2、所向披靡[ suǒ xiàng pī mǐ ]: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指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此语常用于形容军事或体育竞技中绝无对手的常胜劲旅。
3、四面楚歌[ sì miàn chǔ gē ]:
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借以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4、霸王别姬[ bà wáng bié jī ]: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5、发指眦裂[?fà zhǐ zì liè ]: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头发向上竖,眼睑全张开。形容非常愤怒。
6、暗度陈仓[ àn dù chén cāng ]: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意为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借以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在项羽渡江这个故事中有没有什么成语
与项羽有关的成语有哪些?四个成语,分别注释,如下,
第一个成语,
破釜沉舟
[ pò? fǔ? chén? zhōu ]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领兵过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生还。后比喻下定决心彻底干一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釜:锅。舟:船。
出 处
明·陈孝逸《与罗杓庵书》:“秋间姑且破釜沉舟;持三日粮;为射贼擒王计;必不败;而后杜门却轨。”
典故,如图所示。
第二个成语,
力能扛鼎
[ lì néng gāng dǐng ]?
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出 处
《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第三个成语,
霸王别姬,?
[ bà wáng bié jī ]
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第四个成语,
四面楚歌
[ sì miàn chǔ gē ]
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见于《史记·项羽本纪》)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刘邦项羽打仗时候的成语故事
项羽渡江这个故事中的成语:
破釜沉舟
[pò fǔ chén zhōu]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近义词:决一死战、孤注一掷、知难而进、背城借一、义无返顾、背水一战、灭此朝食、义无反顾
反义词:急流勇退、犹豫不决、急流勇进、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举棋不定
和项羽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破釜沉舟
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成语: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解释: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
成语:楚界汉河
解释: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六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
成语:霸王别姬
解释: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成语:四面楚歌
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解释: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解释: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成语:张良借箸
解释:张良:西汉时刘邦的谋臣。箸:筷子。张良借(刘邦的)筷子为他筹画指点。比喻出谋划策。
成语:以一当十
解释: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成语:先发制人
解释: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出处:《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成语:沐猴而冠
解释:〖释义〗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成语:胯下之辱
解释:胯下:两条腿之间。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解释: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出处: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成语:秋毫无犯
解释: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解释: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成语:江东父老
解释:〖释义〗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和何面目见之?’”
成语:约法三章
解释: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
成语:匹马单枪
解释: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现比喻行动没有人帮助。
出处: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成语:一决雌雄
解释:〖释义〗雌雄:比喻胜负、高下。决一胜负,比个高下。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成语:妇人之仁
解释:仕: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成语:扛鼎拔山 / 拔山盖世
解释: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成语:披坚执锐
解释: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夫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
成语:分我杯羹
解释: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成语:计将安出
解释:计:计策,计谋;安:怎么,怎样。如何制定计谋呢?。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
成语:高阳酒徒
解释: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末郦其食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成语:所向披靡
解释: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与项羽有关的成语有很多,具体如下: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不胜桮杓 桮杓bēisháo:桮,古同“杯”,酒具,借指饮酒。谓酒量有限,不能再饮。《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冲冠眦裂 形容愤怒到极点。眦裂,睁裂眼眶。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亡秦三户 《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后因以“亡秦三户”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学书学剑 学文练武。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夜行被绣 谓身穿锦绣衣服在黑夜行走。比喻显贵不为人所知。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彘肩斗酒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瞋目视项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解释〗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咸阳一炬 〖解释〗咸阳:秦朝的都城;炬:火把,引申为火焚。咸阳的一把大火。指项羽率军到咸阳后将秦宫全部烧毁。泛指一把火烧光。
破釜沉舟
以一当十
先发制人
所向披靡
秋毫无犯
取而代之
力征经营
自矜功伐
沐猴而冠
项庄舞剑
卧薪尝胆
妇人之仁
十面埋伏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匹马单枪
决一胜负
江东父老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参考资料
成语宝典:/
好了,今天关于“项羽本纪中的成语”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项羽本纪中的成语”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