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典故大全 成语典故大全
跟孟子有关的成语_跟孟子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ysladmin 2024-05-15 人已围观
简介跟孟子有关的成语_跟孟子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跟孟子有关的成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我愿意与您分享我的见解和经验。1.与孟子有关的四字成语故事2.关于孟子的四字成语
跟孟子有关的成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我愿意与您分享我的见解和经验。
1.与孟子有关的四字成语故事
2.关于孟子的四字成语4个
3.与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
4.有关孔孟的成语有哪些?
5.有关孟子的成语
与孟子有关的四字成语故事
1. 与孟子有关的四字成语有
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2. 和孟子相关的四字成语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3. 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如下:1、孟母三迁 [ mèng mǔ sān qiān ] 故事:孟子幼年丧父,由母亲仇氏扶养成人。
孟母对孟子的教育环境及学习历程非常重视,汉刘向的〔列女传〕记载孟母曾三迁其居,选择孟子可以获得良好潜移默化的生活环境居住。起初他们住在邹城马鞍山下的凫村,由于附近是坟场,孟子即和邻近的小孩学习埋死人的游戏,孟母深感不妥,迁居至庙户营村,但村内常有市集买卖,孟子又开始玩起买卖讲价的游戏,孟母仍觉不妥,又迁至学校附近(可能在邹城内),孟子遂开始模仿学生学习礼仪的情形,孟母大悦,欣慰于居得其所。
孟子上学后,曾经贪玩逃学游荡,孟母非常生气,将织布机上正在织的绢布剪断,告诫孟子半途而废不会有成就。孟子从此专心向学,遂有了后来发扬儒学的成就。
孟母发挥了境教的作用,可谓是母教的成功典范。2、不言而喻 [ bù yán ér yù ] 故事:孟子认为君子的自然本性,无论是处于富贵或是穷困之中,都不会改变。
因为仁、义、礼、智这些内在的道德早就深植于心,自然流露,而使他面色润泽,背部充盈,这仁、义、礼、智之道当然也施行到手足四肢。由于这仁、义、礼、智之道充沛流行于人的手足四肢,因此人们的动静行止无不中节合宜,因此即使不加说明,旁人也能了解并感受到他的君子风范与所受到的薰陶。
后来「不言而喻」演变为成语,用来指事态明显,不待说明即可晓悟。3、左右逢源 [ zuǒ yòu féng yuán ] 故事:孟子是战国时代的重要思想家,在政治观上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
《孟子》一书为弟子辑其所述而成,其中可见他对孔子理念的传承,并可得见他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离娄〉一篇多论仁政及尽伦希圣之事,典源所从出的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为学应有的态度。
孟子以为要追求精到深入的学问,必须用心去体会。若能自得于心,则所学才能深固,应用起知识才能随心所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后来「左右逢源」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学道有得,即可得心应手,取用不竭。后则泛用于比喻办事得心应手或处事圆融。
4、一曝十寒 [ yī pù shí hán ] 故事:孟子是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后人尊称他为「亚圣」。当时人们对于齐王管理政事没什麽成就很不满意,虽然齐王并未采纳孟子的观点,但他仍帮齐王解释,说:「不要认为这是因为大王不够聪明。
就算天下最容易生长的生物。如果让它在太阳下曝晒一天,又放在寒冷的地方十天,也没有办法存活。
我跟大王相处的时间有限,一旦我离开,那些奸臣小人又来动摇大王的决心,我就算能让大王萌生一些向善的念头,又有什麽用呢?」5、揠苗助长 [ yà miáo zhù zhǎng ] 故事:战国时,大思想家孟子曾经举宋人揠苗助长的故事来说明,养浩然正气是必须藉由经常积累正义所产生,而不是偶然行义就可以得到的。要将行正义之事牢记于心,却不可用不当的手段助长它。
他说:宋国有一位农夫,一直担心他的秧苗长不大,就到田里把所有的苗都拔高一点。疲惫地回到家后,告诉家人说:「今天真是累死了,我帮助秧苗长大了。
」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一看,那些秧苗都已经枯死了。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揠苗助长」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使用不当的手段以求速成,结果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4. 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5. 与孟子相关的成语故事成语:孟母三迁 孟子,名柯。
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
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
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
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6. 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注: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习俗,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语出《孟子?万章下》:“辞尊居卑,辞富居寡,恶乎宜乎,抱关击柝.”注:辞尊富者,安所宜乎,宜居抱关击柝监门之职也.柝,门关之也.本击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击木也.疏:抱关击柝之职,乃监门之木以警寇也.《荀子?荣辱》:“抱关击柝,而不自以为寡.”集辞:抱关,门卒也.击柝,击木所以警夜者.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语出《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容斋三笔》卷第十五:“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如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也.’予读文子,其书有云:‘水之势胜火,一勺不能救一车之薪,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势胜水,一块不能塞一河.’文子,周平王时人,孟氏之言,盖本于此.” 4、彼一时此一时:谓时虽有彼此之异,皆为圣贤出而名世之时,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注:彼前圣贤之出,是有时也,今此时亦是其一时也,五百年有王者兴,有兴王道者也,名世,次圣之才,物来能名正一世者,生于圣人之间也,七百有余岁,谓周家王迹始兴,大王文王以来,考验其时,则可有也.集疏:正义赵氏以彼一时,为前圣贤兴,王道之时,此即今也.此一时,为孟子之时.《汉书?东方朔传》:“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语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无,俯不怍于地.”清?薛雪《一瓢诗话》三四:“诗道之不幸也如此,尚欲不愧不怍,侈言于人曰:‘近体我薄为之,作诗庶几拟古.’”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语出《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 7、不违农时:谓不违背农作物耕作的时间.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语出《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9、不言而喻:谓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事的浅显者,不待言释已可晓悟.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晋书?应贞传》:“贻宴好会,不常厥数.神心所授,不言而喻.” 10、不虞之誉:谓所得名誉初非意料所及.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注:不度其将有名誉而得者,若尾生本与妇人期于梁下,不度水之卒至,遂至没溺,而获守信之誉.。
7. 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与孔子有关的成语1见贤思齐2慎终追远3举一反三4温故知新5见义勇为6怨天尤人 孟子有关的成语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 言近旨远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8. 和孟子 有关的成语故事孟母断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 *** 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关于孟子的四字成语4个
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
言近旨远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不远千里(1.1)、弃甲曳兵(1.3)、五十步笑百步(1.3)、不违农时(1.3)、始作俑者(1.4)、秋毫之末(1.7)、缘木求鱼(1.7)疾首蹙頞(2.1)、与民同乐(2.1)、匹夫之勇(2.3)、顾左右而言他(2.6)、箪食壶浆(2.10)、凶年饥岁(2.12)、创业垂统(2.14)、浩然之气(3.2)、阿其所好(3.2)、具体而微(3.2)、以力服人(3.3)、以德服人(3.3) 、恻隐之心(3.6)、与人为善(3.8)、采薪之忧(4.2)、地丑德齐(4.2)、彼一时,此一时(4.13)、舍我其谁(4.13)、绝长补短(截长补短)(5.1)、守望相助(5.3)、粒米狼戾(5.3)、为富不仁(5.3)、为仁不富(5.3)、用夏变夷(5.4)、南蛮鴃舌(5.4)、饱食暖衣(5.4)、独行其道(6.2)、富贵不能*(富贵不*)(6.2)、贫贱不能移(6.2)、父母之命,媒妁之言(6.3)、毁瓦画墁(6.4)、通功易事(6.4)、胁肩谄笑(6.7)、乱臣贼子(6.9)、离篓之明(7.1)、孝子慈孙(7.2)、顺天者存,逆天者亡(7.7)、天下无敌(7.7)、三年之艾(7.9)、杀人盈野(7.14)、声音笑貌(7.16)、男女授受不亲(授受不亲)(7.17)、不虞之誉(7.21)、求全之毁(7.21)、好为人师(7.23)、无后为大(7.26)、若合符节(8.1)、不为已甚(8.10)、赤子之心(8.12)、声闻过情(8.18)、夜以继日(8.20)、立贤无方(8.20)、掩鼻而过(8.25)、三过其门而不入(8.29)、富贵利达(8.33)、被发缨冠(8.29)、得其所哉(9.2)源源而来(9.3)、以文害辞(9.4)、以意逆志(9.4)、自怨自艾(9.6)、袒裼裸裎(10.1)、父母国(10.1)、抱关击柝(10.5)、辞尊居卑(10.5)、市井之臣(10.7)、是非之心(11.6)、专心致志(11.9)、岂有他哉(11.14)、乐善不倦(11.16)、动心忍性(12.15)、敬老慈幼(12.7)、穷不失义(13.9)、独善其身(13.9)、孤臣孽子(孽子孤臣)(13.18)、广土众民(13.21)、不言而喻(13.22)、鸡鸣而起(13.25)、摩顶放踵(13.26)、安富尊荣(13.32)、居仁由义(13.33)、引而不发(13.42)、放饭流歠(13.47)、饭糗茹草(14.6)、百世之师(14.15)、大而化之(14.25)、来者不拒(14.30)、食前方丈(14.34)踽踽凉凉(14.37)、行不顾言(14.37)、言不顾行(14.37)、自以为是(14.37)
与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
1. 与孟子有关的四字成语有
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2. 用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孟子可用“浩然正气”四字形容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今世或谓之气功,误亦。浩然正气者,以德充实,无德则虚。古以无形为气,故谓之气。
3. 写出《论语》《孟子》中的4个成语,并任选一个加以解释,然后用它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
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
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儿好了。形容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论语·子路》
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孟子·公孙丑上》
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孟子·告子上》
彼一时,此一时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孟子·公孙丑下》
4. 关于老子.孔子.孟子的成语关于老子成语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无中生有;上善若水;天长地久;道法自然;功遂身退;金玉满堂;宠辱若惊;微妙玄通;自知之明;大器晚成;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孔子的成语
1.无得而逾。 出自《论语》: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2.出类拔萃。 出自《孟子》: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无有盛於孔子也。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
关于孟子的成语
孟子所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舍生取义
5. 求一个四个字成语带孟轲两个字的成语字典里没有这样的成语。
最接近的是:孟母三迁拼音: mèng mǔ sān qiān 解释: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成语故事: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
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6. 关于论语的四字成语〖哀而不伤〗 成语典故: 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哀矜勿喜〗 成语典故: 如得其情,则哀矜勿喜. 《论语·子张》〖爱礼存羊〗 成语典故: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论语·八佾》〖安老怀少〗 成语典故: 子路曰:‘原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爱素好古〗 成语典故: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春秋·楚·李耳《老子》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爱之欲其生〗 成语典故: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春秋·孔丘《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成语典故: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论语·颜渊》〖不安小成〗 成语典故: 据他之才,已自可仕,只是他不伏如此,又欲求进.……便是不安于小成也. 宋·朱熹《朱子全书·论语四》〖必不得已〗 成语典故: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论语·颜渊》〖半部论语〗 成语典故: 参见“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 成语典故: 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北辰星拱〗 成语典故: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不耻下问〗 成语典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不得其门而入〗 成语典故: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论语·子张》〖不得其死〗 成语典故: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不悱不发〗 成语典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 成语典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卑宫菲食〗 成语典故: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语出《论语·泰伯》〖不改其乐〗 成语典故: 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不患寡而患不均〗 成语典故: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暴虎冯河〗 成语典故: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诗经·小雅·小旻》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论语·述而》〖不惑之年〗 成语典故: 《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不教而杀〗 成语典故: 不教而杀谓之虐. 《论语·尧曰》〖不咎既往〗 成语典故: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不堪其忧〗 成语典故: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不磷不缁〗 成语典故: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语出《论语·阳货》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不念旧恶〗 成语典故: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论语·公冶长》〖表里如一〗 成语典故: 首尾周密,表里一体.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朱子全书·论语》〖伯牛之疾〗 成语典故: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论语·雍也》〖百里之命〗 成语典故: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论语·泰伯》〖屏气不息〗 成语典故: 屏气似不息者. 春秋·鲁·孔丘《论语·乡党》〖不弃故旧〗 成语典故: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不求备于一人. 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屏气凝神〗 成语典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达生》〖屏气敛息〗 成语典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博施济众〗 成语典故: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论语·雍也》〖屏声息气〗 成语典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饱食终日〗 成语典故: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成语典故: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不忘久要〗 成语典故: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博文约礼〗 成语典故: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雍也》〖博学多识〗 成语典故: 只是圣人之所以圣,却不在博学多识,而在一以贯之.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第45卷〖博学笃志〗 成语典故: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不相为谋〗 成语典故: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不亦乐乎〗 成语典故: 有朋自远方来,。
有关孔孟的成语有哪些?
1、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2、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3、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4、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quot;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5、孟母断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6、仁者无敌
梁惠王说:“晋国是天下最强的国家,老丈你是知道的。到了我这一代,东面战败于齐国,长子阵亡;西面丧失了七百里疆土给秦国;南面受辱于楚国。我对此感到耻辱,愿意替死者来洗刷所有的仇恨,怎样才能办到呢?”
孟子答道:“拥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能称王天下。大王如能对民众施行仁政、减省刑罚、薄敛赋税、深耕土壤、清除杂草;青壮年在空闲时修习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里用这些来事奉父兄,出外用这些来事奉尊长,就能使他们拿着木棒来打击秦楚的坚甲利兵了。那些国家侵夺民众的农时,使他们不能耕种农田来养活自己的父母,父母挨冻受饿,兄弟妻儿离散。那些国家虐害自己的民众,大王去讨伐他们,谁能和大王对抗?所以说仁者是无敌的,希望大王不要犹豫。”
有关孟子的成语
关于孟子的成语有:晬面盎背、丛雀渊鱼、鱼与熊掌、得道多助、齐东野语等。
一:晬面盎背[ zuì miàn àng bèi ]
1. 解释: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貎,敦厚之态。指有德性者的仪态。
2. 出自: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译文: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植根在心中,它们产生的气色是纯正和润的,显现在脸上,充满在体内,延伸到四肢。四肢不必等他的吩咐,便明白该怎样做了。”
3.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道德修养到家。
二、丛雀渊鱼[ cóng què yuān yú ]
1. 解释: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
2. 出自:语出《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译文:替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替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
3.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为政等。
三、鱼与熊掌[ yú yǔ xióng zhǎng ]
1. 解释: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
2. 出自: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 鱼是我想要的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四、得道多助[ dé dào duō zhù ]
1. 解释: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2. 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3.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五、齐东野语[ qí dōng yě yǔ ]
1. 解释: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2. 出自:《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译文:这不是君子的话,是齐东野人的话。
3.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出自《孟子》的成语有136条 太多了 就举几个列子
语焉不详——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修心养性——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
千变万化——千变万化,只说从心上来。
始作俑者——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心有戚戚——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权衡轻重——权,然后知轻重。
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尽力而为——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寡不敌众——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出尔反尔——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以德服人——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自作孽,不可活——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恻隐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绰绰有余——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舍我其谁——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为富不仁——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阳虎,阳货,鲁季氏家臣也。
天理不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守望相助——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长幼有序——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富贵不能*——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男女授受不亲——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手舞足蹈——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好勇斗很——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自怨自艾——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一介不取——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却之不恭——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专心致志——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
也。
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杯水车薪——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不言而喻——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一毛不拔——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当务之急——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天下无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百世之师——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有所不为——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自以为是——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匹夫之勇——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
左右逢源——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
同流合污——同乎流流,合乎污世。
岌岌可危——天下殆者,岌岌乎。
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流连忘返——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负隅顽抗——有众逐虎,虎负隅,莫之敢撄。
好了,今天关于“跟孟子有关的成语”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跟孟子有关的成语”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