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典故大全 成语典故大全

祖狄和刘琨的成语典故_祖狄和刘琨的故事

tamoadmin 2024-07-30 人已围观

简介1.祖逖的成语故事2.枕戈待旦的典故是什么3.祖逖与刘琨的故事4.晋朝名将祖逖为什么要闻鸡起舞?他最后的结局如何?5.祖逖的典故祖逖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祖逖的成语故事闻鸡起

1.祖逖的成语故事

2.枕戈待旦的典故是什么

3.祖逖与刘琨的故事

4.晋朝名将祖逖为什么要闻鸡起舞?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5.祖逖的典故

祖狄和刘琨的成语典故_祖狄和刘琨的故事

祖逖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祖逖的成语故事

闻鸡起舞主人公的名字是祖逖和刘琨。

闻鸡起舞是一个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的典故可见于《晋书·祖逖传》。闻鸡起舞指听到鸡的鸣叫声就起来舞剑习武。后来多用此成语比喻一种奋发向上、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的精神,是褒义词。

1、典故出处

(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唐·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

2、成语寓意

祖逖和刘琨之所以能够成为东晋的著名将领,正是因为他们拥有远大的抱负,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而爱国精神则为他们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其次,他们十分努力,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心血。正因如此,两个人才能够不断提升自我,享受最终胜利的喜悦。

成语故事

西晋末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艰难。当时有一个人叫祖逖,他还有一个好友叫刘琨,两个人都在司州当主簿。在亲眼见到当时黑暗的社会、痛苦的人民后,两个人就有了复兴国家、建功立业的伟大理想。

两个人志同道合,意气相投,都希望能够为国家出一份力,因此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两个人白天一起在衙门供职,晚上则合盖一床被子睡觉。当时不仅社会黑暗,西晋皇族内部也十分混乱,各方势力争权夺利,也有很多少数民族首领趁机起兵作乱,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深受威胁。

祖逖和刘琨两个人对此感到十分焦虑,一天半夜,远处传来鸡叫声,祖逖被鸡鸣声惊醒,随后将刘琨踢醒,问:“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回道:“是啊,是有鸡在叫,但是半夜的鸡叫声可象征不吉利呀。”

祖逖反驳说:“这并非不吉利的声音,这鸡叫声乃是提醒我们早些起床,我们以后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功怎么样?”刘琨欣然同意,接着两人穿衣起床,来到院子里,伴随着皎洁的月光开始拔剑对舞,一直到天亮两个人才回房。

就这样,靠着两个人坚持不懈的精神和长期的刻苦学习,两个人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为收复北方竭尽全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刘琨成为了征北中郎将,两个人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枕戈待旦的典故是什么

 祖逖因朝廷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追赠车骑,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祖逖的成语故事,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祖逖的成语故事(一):中流击楫

 自从匈奴人占领中原,北方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来。刘琨的好友祖逖也带了几百家乡亲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行列中,祖逖主动出来指挥,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粮食、衣服给大家一起吃用。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领。

 到了泗口(今江苏清江市北),祖逖手下已经有一批壮士,他们都是背井离乡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带领他们早日恢复中原。

 当时,司马睿还没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劝琅琊王司马睿说:“晋朝大乱,主要是由于皇室内部自相残杀,使胡人乘机会攻进了中原。现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敌人残酷迫害,想要起来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们去收复失地。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会群起响应。”

 司马睿并没有恢复中原的打算,但是听祖逖说得有道理,也不好推辞,勉强答应他的请求,派他做豫州(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拨给一千个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办法。

 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家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文言是‘中流击楫”),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

 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他的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激奋。

 到了淮阴,他们停下来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聚集了两千多人马,就向北进发了。祖逖的军队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复了许多失地。当时,长江以北还有不少豪强地主,趁中原大乱的机会,占据堡坞,互相争夺。祖逖说服他们停止内争,跟随他一起北伐,对不听号令、依附敌人的`,就坚决打击。祖逖的威望就越来越高了。

 刘琨在北方听到老朋友祖逖起兵北伐,也很高兴,说:“我夜间枕着兵器睡觉等天亮,就是一心要消灭敌人。现在祖逖跑到我前面去了。”

 公元319年,陈留地方的豪强地主陈川投降后赵国主石勒,祖逖决定发兵进攻陈川。石勒派兵五万援救,被祖逖打得大败。接着,后赵的将领桃豹和祖逖的部下韩潜又争夺蓬陂(在河南开封市附近)城。战斗了四十天,相持不下,双方的军粮都发生了困难。

 有一天,祖逖用布袋装满了泥土,派一千多名兵士扛着,运到了晋营,装作运粮的样子。最后又派了几个兵士扛着几袋米,运到半路上,故意停下来休息。

 桃豹在赵营内看到晋兵运来那么多的米,自然眼红,就趁晋兵休息的时候,派了大批兵士来抢。晋兵丢下米袋就逃。赵营里早已断了粮,抢到了一点米,只能够勉强维持几天,但是大家看到晋营里军粮那么充足,军心就动摇起来了。桃豹赶快派人向石勒求救。

 过了几天,石勒派了一千头驴子装运了粮食接济桃豹。祖逖早就探得情报,在路上设下伏兵,把后赵的粮食全部截夺下来。这样一来,桃豹再也支持不住,连夜放弃阵地逃跑了。

 祖逖领导晋兵艰苦斗争,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后赵的兵士陆续向祖逖投降的也很多。晋元帝即位后,因为祖逖功劳大,封他为镇西。

 祖逖在战斗的艰苦环境中,和将士们同甘共苦,自己的生活很节约,把省下的钱尽量帮助部下。他还奖励耕作,招纳新归附的人。即使是跟自己关系疏远和地位低下的人,他也同样热情地对待。生地的百姓都很拥护他。

 有一次,祖逖举行宴会招待当地父老。人们高兴得又是唱歌,又是跳舞。有些老人流着眼泪说:“我们都老了,今天能够在活着的日子里看到亲人,死了也可以闭上眼睛了。”

 祖逖一面操练士兵,一面扩大兵马,预备继续北伐,收复黄河以北的国土。哪儿想到昏庸的晋元帝对祖逖竟放心不过,怕祖逖势力太大了不好控制,派了一个戴渊来当征西,统管北方六州的军事,叫祖逖归他指挥。祖逖辛辛苦苦收复失地,反而受到朝廷的牵制,心里很不舒坦。

 不久,祖逖听说他的好友刘琨在幽州被王敦派人害死,又听说晋元帝跟王敦正在明争暗斗,心里又是忧虑,又是气愤,终于得病死了。豫州的男女老少听到祖逖去世的消息,像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伤心。

 祖逖虽然没有完成恢复中原的事业,但他那中流击楫的英雄气概,一直被后代的人所传诵。

祖逖的成语故事(二):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祖逖的成语故事(三):真军粮

 东晋名将、豫州刺史祖逖(公元266—321年),为恢复晋朝江山,曾数度率军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土地。

 有一年,他率军与北方羌族首领石勒的侄子石季龙交战。石季龙在败退途中,掳掠了豫州,留下战将桃豹守卫一座孤城。

 祖逖乘胜前进,派出先锋韩潜进攻桃豹。韩、桃真是棋逢对手,经过反复剧烈的较量,谁也占不到谁的便宜,结果僵持在孤城里:韩潜占据东城,从东门出入;桃豹占守西城,从南门出入。双方拉锯式地打打停停,战斗了40多天,军粮都快吃完了。祖逖听到韩潜求援粮草的报告,心里非常焦急:总部的军饷也是不敷需要,到哪儿去筹备粮食呢?

 祖逖谋划了许久,计上心来。一天,他命令官兵拿出上千只空米袋,将黄土灌入米袋,一袋又一袋地排列在地上。然后,组织千人的粮食运输队,另派精兵“护送”,粮运到韩潜驻守的东城去。另外,他又派出几名士兵挑着几袋货真价实的粮食,跟在运输大队后面,装作疲劳不堪而掉队的样子,停在路边休息。桃豹见状,立即发兵避实就虚,放过祖逖的运粮大队,抢劫“掉队”的粮食。那几名“掉队”的运粮兵见敌军蜂拥而至,即按祖逖的吩咐,弃粮逃走。桃军欢天喜地地抢走了那几袋粮食。

 粮食上交给桃豹,打开口袋一看,全是白花花、饱绽绽的大米。桃军官兵因为连续多日没吃上饱饭了,一个个像饿狼似地盯着它们。桃豹挥了挥手,示意可以烧饭,部下一涌而上,将它们瓜分了,结果只有部分士兵吃上,大多数士兵都没沾上一粒米,纷纷骂娘,想到东城的韩军已获得大批接济的粮食,再也没有心思打仗了。桃豹又急又恨,不得不派人连连催请石勒运粮救援。

 石勒闻报,立即筹措大批军粮,组建运粮驴马千头给桃豹送去。谁知祖逖早已料到对方有此一举,命令韩潜等派重兵在敌人必经的汴水一带予以拦截,全部俘获。

 桃豹等了好多天,不见石勒的粮食运到,而韩军却粮丰饷足。桃豹料知自己不是韩潜对手,便趁着黑夜,率领败军悄悄地溜跑了。韩潜终于占领了全城。

祖逖与刘琨的故事

枕戈待旦是一个比较经典的成语,你知道枕戈待旦的成语典故吗?下面请欣赏我给大家带来的枕戈待旦典故内容,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枕戈待旦的意思

 成语枕戈待旦

 读音zhěn gē d?i d?n

 释义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枕戈待旦的成语典故

 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万分,常常聊到深夜。

 一天,祖逖又和刘琨谈得十分兴奋,刘琨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祖逖却久久沉浸在谈话的兴奋之中,不能入睡。?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鸡叫了起来,祖逖一跃而起,踢醒了刘琨:?听,这雄鸡啼鸣多么振奋人心呀,快起来练剑吧!?于是,两人操起剑来,在高坡上对武。从此,他俩每天清早听到头一声鸣叫,一定来到荒原上抖擞精神练起剑来。

 刘琨被祖逖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决心献身于祖国。一次他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在国家危难时刻,我经常?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睡觉等待天明),习武健身,立志报国,常担心落在祖逖后边,不想让他起在我前面!?

用枕戈待旦造句

 1) 不过尽管如此,这一年来本地经销商在淡季中仍然练兵秣马,枕戈待旦,期待旺市的到来。

 2) 常阳蹿房越脊兴致勃勃地来到只孔雀的房间,室内温暖如春,火炕之上只雪白的孔雀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和那只到处开屏羽毛鲜艳的公孔雀决一死战。

 3) 让安德烈带名死士召集旧部,枕戈待旦,周文龙夜不成眠。

 4) 楚军个个群情激愤,表示要枕戈待旦,誓死不地平叛。

 5) 数千妖兵枕戈待旦,将龙珠大殿围得水泄不通,倪彩布下诸般阵法之后,条条虹光在殿中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隔绝红尘的清静世界。

 6) 由于陈水扁不能再连任?总统?,所以这个位子早已被虎视鹰瞵,有意者纷纷为自己的?总统?之路积极布局,大有枕戈待旦之势。

 7) 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8) 得到敌寇将要来犯的情报后,乡亲们枕戈待旦,决心痛击敌人。

 9) 这也将使穆夫提把阿拉伯人组织起来枕戈待旦的秘密工作更加容易。

 10) 为了找出动物流传的若何变得对人类更有致命性,研究者枕戈待旦。

 11) 2004年对国内企业来讲将是枕戈待旦的一年,而对外资则意味着更多的机缘。

 12) 每个战士都在为竞技场第季枕戈待旦,我们也因为能给予你们这些竞技场参与者新的道具,奖励和新的竞争而跃跃欲试。

 13) 可是,任何战斗的方针都不是无休无止的殛毙,追求和平才是每个好汉枕戈待旦时最明确的梦。

 14) 严阵以待的近义词是枕戈待旦厉兵秣马。

 15) 更好的汇集防御,更少的导弹防御和雷射刀兵。总之,美国的国防估算把精力和重点放在当下,放在苦战正酣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事,而不是为来自未来中国或俄罗斯的要挟枕戈待旦。

 16) 全球枕戈待旦最好的编制,就是打疫苗预防针。

 17) 南有珠江誓师,北有嘉铭全服务主张,尚有华润置地换将不变调,还有武汉联合置业枕戈待旦。

 18) 为了找出动物传播的如何变得对人类更有致命性,研究者枕戈待旦。

 19) 一方歌舞升平纸醉金迷;一方秣兵历马枕戈待旦?风凌天下

 20) 同赴边陲,两处征战各;连营灯不辍,无人共此歌。千万征人过,有一纸平安报不得;故人应似我,枕戈待旦意磅礴。少司命

 21) 传统的练功方法很苦,?夏练伏,冬练九?,闻鸡起舞,枕戈待旦。

 22) 后目睹国家分裂之现状,与志同道合的好友刘琨折节读书,枕戈待旦,闻鸡起舞,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致力于北伐恢复中原。

 23) 中国队主教练阿里?哈恩6日雄心万丈地表示,中国队已经准备就绪,枕戈待旦,将在明天的亚洲杯赛最后决战中击败日本,把冠军奖杯留在中国。

 24) 感到疼惜,没错就是疼惜,那这个人就是,闻鸡起舞,枕戈待旦的刘琨刘越石。

 25) 坚守在工作岗位的人民子弟兵将牢记重托,不辱使命,枕戈待旦,精武强能,为实现强军梦跃马扬鞭蹈厉奋发。

 26) 当此创巨痛深之后,正宜兴卧薪尝胆之思,枕戈待旦,洒涕誓众,励精图治,奋发有为。

 27) 忽必烈整军经武,志在灭宋,蒙古大军枕戈待旦,随时可以南下灭宋。

 28) 蒋介石走后,龙飞虎人?一龙一虎一鼠?没有松懈,坐在平房的沙发上,双手握着顶上膛的枪,不敢入睡,也不敢打盹,枕戈待旦。

 29) 色当城戒备森严,所有的士兵都枕戈待旦。

 30) 一次次大灾大难,解救民众于倒悬之际,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同样闪耀着?枕戈待旦志枭逆虏?投身报国的英雄主义光彩。

看了枕戈待旦典故的人还看:

1. 争先恐后的典故

2. 曾参的典故

3. 争先恐后的成语典故

4. 枕戈待旦的典故解释

晋朝名将祖逖为什么要闻鸡起舞?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祖逖与刘琨的故事是闻鸡起舞。故事内容为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祖逖意识到自己知识贫乏,不能报效国家,于是便发奋读书。他博览群书,认真学习历史典籍,学问大有长进。后来,祖逖和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不仅感情深厚,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天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呜叫声,他把刘琨叫醒,说:“咱们干脆以后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吧!”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就起床练剑。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刻苦练习,他们都成为了能文能武的全才,实现了报效国家的愿望。来源:阅读·低年级

祖逖的典故

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是东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闻鸡起舞是个成语,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志士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个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有关典故最早见于《晋书·祖逖传》。那么,祖逖为什么要闻鸡起舞?

西晋末年,国家动荡不堪,一方面国内藩王造反,另一方面北方外族入侵,朝廷抵抗不利,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当中。那时有个叫祖逖的人,他还有一个好友叫刘琨,二人同在司州当主簿。他们看到了晋朝的黑暗和屈辱,于是立下志向,希望复兴晋国、建功立业。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认为这是上天在激励他上进,便叫醒刘琨道:“此非恶声也。”然后与刘琨到屋外舞剑练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和刘琨都为收复北方竭尽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

建武元年(317年)祖逖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号镇西将军。

名将祖逖最后的结局如何?

可惜,祖逖因功勋巨大,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晋元帝任命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出镇合肥。看着官也不小,可却是外放了,不希望让他继续北伐。祖逖因为自己辛苦收复河南,却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而心中不快,久而久之忧愤成疾。尽管得了病,可他依然不顾病体,修缮虎牢城。但壁垒尚未修成,祖逖便在雍丘病逝,时年五十六岁。

祖逖(266-321),东晋初期著名的北伐将领。

成语,闻鸡起舞。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传说,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成语,中流击楫。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译文:祖逖手敲船桨(中流击揖),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