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典故大全 成语典故大全

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名句_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名句

ysladmin 2024-06-27 人已围观

简介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名句_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名句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关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名

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名句_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名句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关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名句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故事有

2.名人名言、古诗词、成语故事,越多也好,成语故事不要太长

3.孔子和孟子的名句和成语还有故事

4.来几个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谢谢了.

5.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6.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名句_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名句

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故事有

       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名人名言、古诗词、成语故事,越多也好,成语故事不要太长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1、成语:韦编三绝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成语:凿壁借光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

        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没有钱买油灯。他看到邻居家灯火明亮,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点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这点儿亮光如饥似渴、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后来,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甚至愿意给一位家中藏书丰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计报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读到更多的书。

        2、成语:囊萤映雪

        《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释译:晋朝车胤恭谨勤苦,学习不知疲倦。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由于家里穷,不能经常弄到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一直读到天亮。

        清张英《渊鉴类涵》卷二0二:“孙康家贫,无油,尝映雪读书”。《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说:晋朝人孙康家里穷,无油点灯,曾经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

        后用以比喻刻苦勤学。《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也载此事。

        3、成语: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4、成语:手不释卷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5、成语: 呕心沥血

        李贺,唐朝著名诗人,人称“诗鬼”。他自幼聪慧,七岁能写诗作文,十余岁便名扬文坛。相传李贺写诗不先立题,而是注重到生活中去发掘素材。每次出门,他总是骑着一匹瘦马,肩背一个布锦囊,后面跟着一个小童仆。他边行边思索,吟得佳句,就用随身所带笔砚,在马上写成诗条,投入锦囊。有时满载而归,囊中鼓鼓的;有时终日穷思苦索,竟不得佳句,囊空如洗。

        知子莫若母,李贺的母亲知道儿子创作勤奋,更了解儿子身体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一天晚上,李贺回了家,他母亲就让侍女接过布锦囊,倒出李贺所记的诗条,一看,写的真不少。母亲又是高兴又是心疼,说:“这孩子,非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李贺立在一旁,并不说话。饭后,他从侍女那里取回诗条,研好墨,铺好纸,把白天所记的诗句连缀成篇,然后存到别的袋子里,除非喝得大醉或有其他重要的事,他通常都是这样。

        由于作诗太刻苦,损坏了健康,李贺只活了27岁便去世了。但他短暂的一生,却给后世留下二百四十余首诗歌,其中有许多世代相传的名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石破天惊逗秋雨”等等。

        “沥血”一词出自韩愈《归彭城》:“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既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后来,人们便把“呕心”和“沥血”合在一起,表达费尽心思、用尽心血的意思。

        6、成语: 画荻教子

        欧阳修,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4岁那年,父亲调任泰州判官,不久便去世了。父亲生前为官清廉,喜欢交结朋友,乐于接济穷人,死后家里没有留下任何财物,穷得上无片瓦,下无寸地。转眼间,欧阳修到了上学的年龄,其他同龄孩子都进书馆读书去了,可母亲郑氏却没钱送欧阳修读书,心里非常着急。怎么办呢?郑氏非常清楚,连纸张笔墨都买不起,私塾先生就更加请不起了,所以还是决定自己来教儿子读书写字。没有课本,郑氏就把自己学过的诗文逐一回忆起来,教儿子读,教儿子背。

        就在郑氏为没有笔墨纸砚发愁时,有一天,她在河边洗衣服,飕飕的霜风吹得沙滩上的芦苇七零八落,被折断的芦苇杆把一片平整的沙地划得沟沟壑壑,似字非字,这给郑氏启发很大,她灵机一动,用衣蔸从河滩上捞取了些许细沙,又折来几根芦苇杆,回家后,她把细沙装进一个大盘里抹平,就用沙盘当纸,用芦杆代笔,手把手地开始教儿子写字习文。欧阳修就这样在沙盘上跟着母亲一笔一画地学,反反复复地练,每字每句都要一丝不苟地读熟写好才肯罢休。

        在母亲的辛勤培育下,欧阳修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专心读书,终成“一代文宗”,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经学家、金石学家、目录学家和谱牒学家。

        7、成语: 随月读书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8、成语: 牛角挂书

        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一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9、成语: 韦编三绝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10、成语: 手不释卷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11、成语: 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12、成语: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13、成语: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孔子和孟子的名句和成语还有故事

       名人名言:

       1.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学原放马,易放难收。——《古今对联集锦》

       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钱泳

       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 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英)萧伯纳

       5. 书房里摆满书籍远比钱包里塞满钞票要好。——(英)黎黑

       6. 我活着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并不是为了活着。——(英)培根。

       7. 一个人对自己的无知认识得越清楚,他的学问就越大。——(德)库萨的尼古拉

       8. 思索,譬如穿井不懈,便得清水。——朱熹

       9. 前路崎岖君勿虑,扬鞭更上青云去。——沈康

       10. 为了在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法)罗丹

       11. 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灿烂夺目。——(苏)高尔基

       12.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鲁迅

       13.您本身就是一首美丽、动人的诗篇。——丁玲

       14.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在跪着,站起来吧!——(德)马克思

       15.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毛泽东

       16.逆境是最好的大学。——(俄)别林斯基

       17.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8.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一些人。——(美)富勒

       19.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准备承受任何风暴。——(英)拜伦

       20.勇气是青年最漂亮的装饰。——(德)雷马克

       21.美好的容貌,可能给你带来幸运,却不一定能带给你幸福。——汪国真

       22.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国真

       23.冷落理想,就是冷落生命;拒绝真诚,就是拒绝成功。——张安华

       24.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古罗马)塞尼卡

       25.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春天。——艾青

       26.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精神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法)巴斯德

       27.人生从来不像意想中那么好,也不像意想中的那么坏。——(法)莫泊桑

       28.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天*地*祖宗,不算好汉。——陶行之。

       29.人生就象一枝箭,不能回头。回头就意味着坠落。——但丁.阿里盖利

       30.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印度)泰戈尔

       31.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晚唐)王贞白

       32.生活就是你的艺术,你把自己谱成乐曲,你的光阴就是十四行诗。

       33.生命如同故事,重要的不是它有多长,而是它有多精彩。

       34.美景如画须细看,最动人处是天然。

       3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7.无论路有多长,世界总在我的双脚之间。

       38.等待机会,就可能失去机会。

       39.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蜡烛。

       40.你如果错过了春天,就不要再错过夏季。

       41.没有回头的历史,没有回头的人生。

       42.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

       4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45.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清)钱鹤滩

       4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47.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4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49.英雄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50.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岁月经不起太久等待。

       51.理想若不建筑在现实的基础上,它*什么来支撑呢?单纯的完美,往往易碎。——秦文君

       52.爱,不分形式,只要能抵达心灵;心,不分远近,只要能彼此感应。

       53.像个凡人那样活着,像个诗人那样体验,像个哲人那样思考。

       54.不要在收获的季节播种,在播种的季节等待。

       55.凡所难求皆绝好,及能如愿便平常。

       56.第一次真正大笑你自己的那天,你就成熟了。

       57.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

       58.人生得意,有两样东西不可少,一份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一份四季如春的好心情

       59.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

       60.成功不是机遇的恩赐,而是奋斗的必然。

       61.只有付出自己的真诚,才能换回别人的真诚。

       62.学习是一颗辛苦、无味的种子,埋藏在你人生路上,你只有用汗水浇灌,才能结出美味可口的果实。

       63.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莎士比亚

       64.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刘白羽

       65.希望是生命的灵魂,心灵的灯塔,成功的向导。——歌德

       66.顺境中看到的笑脸很容易被人遗忘,逆境中看到的笑脸才使人铭心刻骨。——章建华。

       66.浮云没有本身的轨迹,结果在闲逸和游荡中消磨了自己。——陈冬年

       67.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68.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69.当你错过太阳而流泪,你也将错过群星了。——泰戈尔

       70.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间,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古罗马)塞涅卡

       71.过不好今天的人,明天会过得更糟。——(古罗马)奥维德

       72.真理的蜡烛,常常会烧伤那些举烛人的手。(法)布埃斯特

       73.前进包含着无数的超越。首先应该超越自己,然后才能超越别人。

       74.你热爱生命吗?那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原料。——富兰克林(美)

       75.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秋瑾

       古诗词名句:

       16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17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171.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17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17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174.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

       175.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76.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涉江》)

       17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17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17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18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18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82.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8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18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8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8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187.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8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8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9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91.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19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193.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9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195.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196.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19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9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19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0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0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0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20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0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20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论语》)

       20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20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208.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20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210.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211.朝闻道,夕死可也。(《论语》)

       2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213.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1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21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216.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217.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21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

       21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2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2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22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22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2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2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22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27.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

       228.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墨子》)

       229.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孙子》)

       230.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

       23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23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233.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23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23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

       23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23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23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23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24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24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4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24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24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45.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24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247.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

       24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

       24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25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司马迁《史记》)

       25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史记》)

       25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史记》)

       25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司马迁《史记》)

       25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史记》)

       25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史记》)

       256.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司马迁《史记》)

       25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司马迁《史记》)

       258.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司马迁《史记》)

       25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史记》)

       26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26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

       262.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范晔《后汉书》)

       26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

       26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

       26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

       266.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陈寿《三国志》)

       26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寿《三国志》)

       26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6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7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71.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272.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现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27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7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27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276.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77.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27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太子少傅箴》)

       27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28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8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28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28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84.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

       28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

       28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87.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说苑》)

       288.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事事空。(范晔《后汉书》)

       289.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读山海经》)

       290.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29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9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9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赠萧瑀 》)

       29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9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29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297.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9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9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300.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0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30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30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30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0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06.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30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0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0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1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31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1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31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1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317.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318.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31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2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2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2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32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2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32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326.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2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28.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岑参《轮台歌》)

       329.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奉入京使》)

       330.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33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32.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戏为六绝句》)

       33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首》)

       334.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33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3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37.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

       33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39.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二首》)

       340.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4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34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34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34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二韵》)

       345.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46.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二首》)

       347.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34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49.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350.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成语故事:

       百闻不如一见

       这个典故见于《汉书.赵充国传》。西汉汉宣帝刘询时期,羌族人入侵汉朝的边境,烧杀掠夺。汉宣帝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询问谁愿带兵前去杀敌。这时在边疆和羌人打过几十年交道七十多岁的老将赵充国自告奋勇请求前去。宣帝问:"此去讨伐,需要多少兵马?"赵充国回答:"带兵打仗这回事,不能凭空猜想,\'百闻不如一见\'。我想亲自到边境观察一下,把那里的作战地图先画出来,再确定攻守计划。"宣帝同意了,后来,赵充国根据侦察情况,制订出一整套屯兵守边、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并确定了作战计划,上报朝廷。不久,汉宣帝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略,安定了西北边境。

       现一般用此典故说明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即使听人说了一百次,也不如亲自去看一次来理解的深刻。

       班荆道故

       这个典故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春秋时代,楚国大夫伍举和蔡国大夫声子是好朋友,而且是世交。伍举的岳父申公犯了罪,偷偷地逃跑了。有人说:申公畏罪潜逃,是其女婿伍举送他走的。伍举听说后,很害怕,因此躲避到邻近的郑国去,还准备从郑国逃到晋国去。在郑国都城外,伍举恰好遇上途经郑国的好友声子。好友相遇,异常高兴,由于郊外,两人便铺荆树条在地上当垫子,坐在上面一边吃一边谈起过去的事情。后来声子和楚国的令尹谈起伍举蒙受的不白之冤,为伍举恢复了名誉和爵位。

       现在用这个典故比喻老朋友重逢,不拘客套和礼节而畅叙旧情。

       班门弄斧

       这个典故见于《蓬轩别记》。鲁班,又名公输般,春秋时代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能工巧匠,他的斧头可以巧夺天工的制造出各种精致美妙的器具,木匠行里一向尊他为祖师爷。明朝进士梅之涣凭吊采石矶(今安徽当涂县)帝李白坟墓时,看见墓前能写字的地方,都被前代诗人留下并不优美的诗句辞赋,实在是有点不自量力,他便挥笔题了一首诗:"采石江边一捧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弄大斧。"

       现一般用此典故讽刺那些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本领的人,有时也用来形容自己谦虚。

       班香宋艳

       战国楚宋玉和东汉班固都是中国古代有名的辞赋家,后人以此称誉班固、宋玉的作品文辞美妙,风格清丽。清孔尚任《桃花扇》中有"蚤岁清词,吐出班香宋艳"句

       半部论语

       这个典故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地集.论语》。杜甫诗中说:"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认为《论语》是儿童的书。赵普当宰相,人们议论赵普是山东人,所读的书只不过《论语》罢了,这也是依了杜甫的话。宋太宗曾向赵普问起这件事,赵普一点也不隐讳,回答说:"我平生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的内容,以前我用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定天下,今后还想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定太平。我作宰相应无愧于所学的《论语》,《论语》所言是天下至高无上的言论。

       原文意为夸大《论语》的效用,后或以"半部论语"讽刺人学识浅薄。

       避实就虚

       这个典故源于《孙子.虚实篇》。孙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春秋时期齐国人。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一部重要的军事著作。在这部著作中的《虚实》篇中,他主要论述如何使敌虚我实,从而达到在战斗中以实击虚、夺取胜利的目的。他指出:作战的方式、方法,就好像水的流动一样,因为水是避开高处往低流,所以打仗用兵应该避开敌方实处而击其虚处。水适应地理形态变化而流动,那么用兵打仗就应该针对敌情的变化而制定取胜的办法。因此说用兵打仗没有一定的规律,流水也没有一定的固定地形。如果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制定夺取胜利的办法,可称其为用兵如神。所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中没有哪一行是常胜的;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没有哪一季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说,日子有长有短,月亮有缺有圆,打仗用兵也是这样。

       现一般用此典故说明谈论问题空洞无物,回避要害。

       笔底生风

       这个典故出自《图画见闻志.吴道子》。唐玄宗开元年中,裴旻因为家中父母亡故,到吴道子那里,请他答应到天宫在几个墙壁上画鬼神,凭借这几个鬼神赏善罚恶,帮助劝善。吴道子回答说:"我长久不动画笔了,您若有意让我画几个鬼神,就为我舞剑一节,剑锋犀利犹如风猛,可以通过舞剑通到阴府幽冥。"裴旻听到这,立即脱去丧服,像平常的装束一样,跑马如飞,左旋右旋,把高剑抛到云空中,剑高数十丈,仿佛一道电光下射。之后裴旻手握剑鞘收剑回套。围观的人达数千人,没有人不惊讶战栗的。吴道子于是握笔在壁上画图。运笔神速有力,风声飒然,确为天下的壮观一景。吴道子平生绘画,都是从这得到的益处。

       形容书法、绘画笔势遒劲有力。

来几个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谢谢了.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 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不舍昼夜: 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 ■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 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无聊!" 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两个启示:在别人家里最好安份些; 对于头儿,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涂同途) 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 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 ■发愤忘食: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 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3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quot;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2) 引领而望:“如有不嗜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3) 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 (《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4) 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5) 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真是不能。 (6) 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7) 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8) 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罢了。 (9)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化于此) (10) 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 (《梁惠王》)释: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11) 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梁惠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热(指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罢了。 (12) 救民于水火之中:“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3) 箪食壶浆:“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4) 出尔反尔:“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梁惠王》)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 (15) 解民倒悬:“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公孙丑》)释: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被人倒挂着而给解救了一般。 (16) 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释: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 (17) 具体而微:“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公孙丑》)释:冉牛、闵子、颜渊大体近于孔子,却不如他那样的博大精深。 (18) 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 (19) 心悦诚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公孙丑》)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顺服。 (20) 返求诸己:“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公孙丑》)释:(射箭)如果没有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返躬自问罢了。

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3、范仲淹划粥苦读

       范仲淹小时候是个穷苦的孩子。他两岁死了父亲,为了生活,母亲带他改嫁到了朱家。朱家也很穷,无钱供他读书。他就一个人来到一所寺院,一边干杂活,一边苦读,常常读书到深夜。困了,他就用冷水洗洗脸。最使他感到困苦的就是每天的饭食,不要说可口的饭菜,连吃饱也不容易。每天他都煮好一盆粥,待粥冷凝后就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着腌咸菜下肚。

       一天,一个同学来看望范仲淹。这个同学是官宦子弟,家中很富有。他见范仲淹生活这样艰苦,心里很感动,回家后就向父亲讲了这件事。同学的父亲就叫人给范仲淹送去好饭好菜。过了几天,这个同学又来了。奇怪的是,送给范仲淹的饭菜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已经快发霉了,便责怪范仲淹说:“常言道,君子不吃小人送来的食物,你是不是看不起我?”范仲淹赶紧表示谢意,他说:“不是我不感激令尊大人的厚意,而是我每天吃粥已经成习惯了,如果吃了你送来的好饭,贪图享受,怕以后就吃不下稀粥了。”这个同学听了深受感动,对范仲淹更加钦佩了。

       范仲淹就是这样从小立志,划粥苦读的。靠着这种精神,他终于成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如下:

1. 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来源于《东观汉记》, 记载着一个公元二世纪东汉末年时期知名学者班固欲以自己的经世济用之学说编写《汉书》的故事。

       他提出要写一部历代史,讲明帝王将相、制度条例、风俗习惯等。为此他四处搜寻资料,一直在洛阳居住并在此广泛征集资料,最后终于完成了《汉书》。

2.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这个成语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名将魏文侯。当时齐国国君作为拜访魏文侯,由于路途迢迢来到魏国时已是半夜,所以坚持要在魏国宰相的家中歇宿,并准备了特意带来的精美的孔雀,想要送给宰相所做的贿赂。

       魏文侯瞬间看出这道贿赂的深意,并没有接受,而是给了齐君一个深刻的警示,即“孔雀虽然飞过鸟,但却被众人追逐”。

3. 纸上谈兵

       成语“纸上谈兵”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梦李白外传》。故事讲述白居易的梦中,与唐代诗人李白共话天下大事。

       在此时,有一位将领加入他们的谈话,几番议论后,这个将领,则以一幅地图为证据和他们辩论,最终白居易意识到无论再如何谈论,只是“纸上谈兵”,真正的决策者才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军队的命运。

4. 谈天说地

       谈天说地这个成语来源于南朝宋代著名文学家萧统。相传他常常和书生们聚会交流,尽管他所谈的话题广泛,但始终遵循其唯一的准则:“无禁忌,不偏颇”。而且他并不把自己看作是学者或专家,而是像同伴一样坦率、自然,所以那些年轻的人们深受他的吸引。

5. 论语牛鬼蛇神

       成语“论语牛鬼蛇神”源于唐朝时期僧人慧远。据传,慧远的学生来找他请教佛法,慧远告诉他们:如果你们想要彻底明白佛法,那就必须先去看保物,知道所有形态的奥秘和真相,才能更好地领悟宇宙的。

       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代表性的故事。

1.《唐宋名贤》中的“读书破万卷”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是从他的一篇文章《进学解》中提取出来的。他本人也正是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读了许多书籍并在写作中渐渐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2.《林则徐传》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清朝官员、思想家林则徐在他的儒家著作《大义觉迷录》中写了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尊重他人,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

3.《列子·汤问》中的“养心莫善于读书”

       列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哲学家。在他的一篇文章《汤问》中,他写道“养心莫善于读书,形体莫善于遵礼”。这句话其实意思是说,通过阅读书籍可以提高自己内心的素质和修养,同时也要遵守社会规范、遵礼尚德。

4.《孟子·离娄上》中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儒家哲学家之一。在他的著作《孟子》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他强调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表示只有通过了长时间的正直行为,才能创造出真正的值得称赞之名。

5.《庄子·逍遥游》中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庄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位思想家、哲学家,在他的著作《逍遥游》中提到了这句话。“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求人们要权衡取舍,不能什么都想要而不能得到。

6.《大学》中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大学》是《四书》之一,是中国古代著名书籍,寓意深刻。其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广泛地学习知识,博采众长,但在知识输入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知识进行删减提炼,针对性地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好了,今天关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名句”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名句”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