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查询大全 成语查询大全

成语故事大全典故文言文_成语故事大全典故文言文翻译

ysladmin 2024-07-15 人已围观

简介成语故事大全典故文言文_成语故事大全典故文言文翻译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谈论成语故事大全典故文言文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包含了一些常见和深入的问题,我将详细回答每一个问

成语故事大全典故文言文_成语故事大全典故文言文翻译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谈论成语故事大全典故文言文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包含了一些常见和深入的问题,我将详细回答每一个问题,并分享我的见解和观点。

1.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2.含有典故的文言文

3.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

4.成语故事文言文20字的

5.著名成语故事(文言文)以及它的寓意、翻译

6.帮我找15篇成语故事,要文言文的和有翻译的

成语故事大全典故文言文_成语故事大全典故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下面是我整理的文言文版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1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翻译: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

        (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2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

        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

        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了。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3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翻译:

        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是足够的。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那人把那壶酒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4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一个人就趁机偷了一口钟,正准备背着它逃跑。可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就非常害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5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曹操率领队伍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这话,都流出口水,靠这种办法,使队伍坚持走到前边有水源的地方。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6

        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日:‘入般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何如?’

        纣王死后,武王心中并不安定。他召见姜太公,问道:“进了殷都,对旧王朝的士众应该如何处置呢?”姜太公说“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如果不喜欢那个人,就连他家的墙壁篱笆也厌恶。大王你看怎么样?”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7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翻译: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8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9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翻译: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

        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龙。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10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译: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

        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现实教育的方法。”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11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翻译: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12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13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这个成语讲的是春秋时期楚国叶(今河南叶县)的叶公子高很喜欢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天上的龙知道了,就来到他家,龙从窗户上向里看。叶公一看见龙,吓得面无人色,失魂落魄。以后,人们就讽刺那些只是口头上说喜欢,言行却不一致的人为“叶公好龙”。

含有典故的文言文

        超短文言文 成语 故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平漫屠龙

        朱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月怀一鸡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狐虎威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枣犹百兽之畏虎也.?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黔驴技穷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狐虎威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枣犹百兽之畏虎也.?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黔驴技穷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对牛弹琴

        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调尾奋耳,蹀躞而听.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士别三日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不耻下问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超短文言文成语故事 高山流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

       1. 给一些成语典故故事的文言文,带有译文和道理的

        文言文小故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1、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宋人有耕者)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田中有株)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兔走触株,折劲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2、“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人们用它来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3、注释 耕——耕田种地。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株——树木砍伐后,露出地面的树根。 走——跑的意思。

        颈——脖颈,就是脖子。 释——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的意思。

        耒——音累,耒耜,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 冀——音计,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4、评点 这个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趋——快走。

        往——去,到..去。 ⑥槁(gǎo)——草木干枯。

        ⑦非徒——非但。徒,只是。

        ⑧其人——他家里的人。 2、译文: 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3、文章批评了哪两种人? 说说这则语言的现实意义 一个是比较懒的人,另一个是急于求成的人。 现实意义就是 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 4、成语-揠苗助长 发音yà miáo zhù zhǎng释义揠:拔起。

        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近义词欲速不达反义词放任自流、循序渐进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1、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且置——且,将要。

        置,购买。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至之市——至,到。之,往,去。

        市,集市。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

        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没能买到鞋。别人知道后对他说:“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固执地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不从实际出发,信守教条办事呆板的人。 3、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 先自度其足度 [2] 吾忘持度 度 [3] 宁信度 度 (1)duó(第2声)(2)dù(第四声)(3)同(2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

        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战国策——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

        原来只是一些零散的材料,记载我国战国时代谋士和说客的政治活动及其言辞。西汉人刘向将这些材料进行了整理和校订,按照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

2. 20条成语典故,文言文的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 邯郸学步: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汉书》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庄子·齐物论》螳臂当车: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

        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 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韩非子》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韩非子·说林上》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u)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

        叔父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

        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

        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少文既高尚,诸子群从皆爱好坟典,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知。

        (选自《宋书》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

        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鸟也,非以鸟养鸟也。名落孙山: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

        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宋·范公偁《过庭录》指鹿为马: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 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平漫屠龙:朱漫学屠龙于支离益。

        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再作冯妇: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则之野,有众逐虎。

        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

        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沉鱼落雁: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3. 初中文言文中出现的所有典故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①,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②

        典故

        ①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西部.战国时荆轲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和乐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②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

        赏析

        ① 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慷慨赴敌.

        ②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9、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典故

        ①南冠(guān):古代南方楚国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晋国囚禁,晋侯见了问道:“南冠而絷(zhí,拘禁)者,谁也?”官吏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作者被清兵逮捕.

        赏析

        ①这个典故,既点明自己被捕,又含有要向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思.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①建安骨②,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③.

        典故

        ①蓬莱文章:指汉代文学作品.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藏有仙家典籍.东汉中央校书处东观,藏书很多,被称为“道家蓬莱山”.诗中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②建安骨:东汉末年,以曹操父子为首的作家,文章刚健清新,后代称为“建安风骨”.

        ③弄扁舟:这里是归隐江湖的意思.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

        赏析

        ①②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

        ③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①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摘自八年级下册)

        典故

        ①燕然未勒:意思是没有建立破敌大功.据《后汉书》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赏析

        抒发孤城将士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的抑郁情怀.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①,到乡翻似烂柯人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典故

        ①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

        ②烂柯人:见《述异记》.传说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两个儿童在那里下棋,他就在一旁观看.一局棋刚完,儿童对他说,“你的斧柄(柯)已经烂了.”王质回到家乡,见同代的人都已死了,原来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

        赏析

        ①作者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②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4. 我要15篇成语故事文言文带翻译的

        1.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翻译: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3.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翻译: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

        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

        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龙。

        4.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翻译: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麽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5.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翻译: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

        (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

        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6.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翻译: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

        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7.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翻译: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是足够的。

        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那壶酒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8.狐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5. 《韩非子》中的故事,要有文言文,还要意思以及寓意一定要有意思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文言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白话文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但农田里的苗因他而枯萎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成语故事文言文20字的

       1. 找一些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有译文和寓意的

        讳疾忌医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

        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

        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

        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

       

        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

        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

        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

        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

        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提示]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

        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否则,一误再误,病情会越来越沉重,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原文]扁鹊见蔡桓公①,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④。”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⑤。”

        居十日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⑦。”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⑧。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⑨;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⑩;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11);在骨髓,司命之所属(12),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13)。”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14),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15)。——《韩非子》[注释]①扁鹊——战国时著名的医学家。

        ②有间——一会儿。③疾——古时疾指小病,病指较重的病。

        腠(còu)理——原指人体皮肤的纹理。这里指皮肤。

        ④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⑤好(hào)——喜欢。

        ⑥居——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过了。⑦益——更加。

        ⑧还走——掉转身子就走。⑨汤熨(yùn)——用热水敷烫皮肤。

        及——达到。⑩针石——用来针灸的针。

        古时治病用石针。(11)火齐——火煎的汤药。

        (12)司命之所属——到了死神手中。司命,掌握人的生死命运的神。

        (13)臣是以无请也——我所以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14)索——寻求。

        (15)遂——就。棘刺尖儿上雕猴子燕王到处张贴榜文,征求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

        有个卫国人来应征,自称能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猴子。燕王听说他有这样超群的技艺,高兴极了,立刻给他极其丰厚的待遇,供养在身边。

        过了几天,燕王想看看这位巧匠雕刻的艺术珍品。那个卫国人说:“国君要是想看的话,必须依我两个条件:一,半年之内不入后宫与后妃欢聚;二,不喝酒,不吃肉。

        然后选一个雨睛日出的天气,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的猴子。”燕王一听这些条件,没法照办,只能继续用锦衣玉食把这个卫国人供养在内宫,却始终没有机会欣赏到他刻制的珍品。

        宫内有个铁匠听到了这件事,不禁暗暗发笑。他就对燕王说:“我是专门打制刀具的。

        谁都知道,再小的刻制品也要用刻刀才能雕削出来,所以,雕刻的东西一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如果棘刺的尖儿细到容不下最小的刀刃,那就没法在上面雕刻。

        请国王检查一下那位工匠的刻刀,就可以知道他说的话是真是了。”大王一听,如梦方醒,立即把那个卫国人找来,问道:“你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猴子,用的是什么工具?”卫国人回答:“刻刀。”

        燕王说:“请把你的刻刀拿给我看看。”卫国人一听就慌了神,借口说到住处去取刻刀,溜出宫门逃跑了。

        [提示]牛皮、谎言,编得再巧妙,也经不住认真的考察、仔细的分析。根据这则寓言故事,人们常常把谎言称为“棘刺之说”。

        需要说明的是,应该把故事中卫国人吹的牛皮跟今天的微雕艺术区别开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的进步,人们可以凭借极细的刻刀和放大镜、显微镜在头发丝上雕刻。

        但在一、二千年前,人们的技艺还达不到这样高的水平。故事中那位铁匠的分析判断是根据当时的水平作出来的。

        [原文]燕王征巧术人①,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②,养之以五乘之奉③。

        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④,必半岁不入官⑤,不饮酒食肉,雨雾日出⑥,视之晏阴之间⑦,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

2. 有关寓言成语古文

        开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发百中 · 捕风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贵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时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药 · 别开生面 · 不可同日而语 · 不伦不类 · 伯乐相马 · 班门弄斧 · 白面书生 · 八面威风 · 不名一钱 · 拔苗助长 · 不屈不挠 · 不求甚解 · 髀肉复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举鼎 · 博士买驴 · 冰山难靠 · 背水一战 · 半途而废 · 不贪为宝 · 白头如新 · 百闻不如一见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标新立异 · 不学无术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远千里 · 不因人热 · 别有天地 · 不遗余力 · 百折不挠 · 百丈竿头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云 · 宾至如归 · 拔帜易帜 · 残杯冷炙 · 寸草春晖 · 草船借箭 · 乘风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沧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门立雪 · 长驱直入 · 车水马龙 · 乘兴而来 · 沉鱼落雁 · 乘人之危 · 车载斗量 · 大笔如椽 · 打草惊蛇 · 雕虫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无私 · 当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当务之急 · 开诚布公 · 不得要领 · 抛砖引玉 · 二桃杀三士 · 尔虞我诈 · 罚不当罪 · 奋不顾身 · 分崩离析 · 风吹草动 · 覆巢无完卵 · 分道扬镳 · 奉公守法 · 负荆请罪 · 发奸擿伏 · 返老还童 · 发蒙振落 · 风声鹤唳 · 覆水难收 · 赴汤蹈火 · 分庭抗礼 · 防微杜渐 · 负隅顽抗 · 负重致远 · 管鲍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图报 · 过河拆桥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无忧 · 各自为政 · 华而不实 · 好好先生 · 狐虎威 · 汗流浃背 · 后来居上 · 合浦珠还 · 后起之秀 · 后生可畏 · 火树银花 · 坚壁清野 · 间不容发 · 井底之蛙 · 鸡口牛后 · 江郎才尽 · 见猎心喜 · 鸡鸣狗盗 · 九牛一毛 · 胶漆相投 · 举一反三 · 开诚布公 · 空洞无物 · 沆瀣—气 · 克己奉公 · 开卷有益 · 侃侃而谈 · 口蜜腹剑 · 开门揖盗 · 空前绝后 · 克勤克俭 · 旷日持久 · 困兽犹斗 · 开天辟地 · 口若悬河 · 空中楼阁 · 刻舟求剑 · 脍炙人口 · 狼狈不堪 · 力不从心 · 两败俱伤 · 乐不思蜀 · 老当益壮 · 劳而无功 · 论功行赏 · 老马识途 · 老牛舐犊 · 老妪能解 · 老生常谈 · 梁上君子 · 蓝田生玉 · 滥竽充数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买椟还珠 · 马革裹尸 · 门可罗雀 · 名落孙山 · 孟母三迁 · 马首是瞻 · 毛遂自荐 · 门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鸡 · 怒发冲冠 · 鸟尽弓藏 · 南柯一梦 · 弄巧成拙 · 穷兵黩武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难兄难弟 · 南辕北辙 · 天真料漫 · 千变万化 · 七步之才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尽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钧一发 · 千里鹅毛 · 黔驴技穷 · 千虑一得 · 巧取豪夺 · 七擒七纵 · 杞人忧天 · 曲突徙薪 · 千万买邻 · 犬牙交错 · 千人所指 · 千载难逢 · 气壮山河 · 日不暇给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人给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杰地灵 · 日暮途穷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弃我取 · 忍辱负重 · 任人为贤 · 自危 · 如释重负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鱼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释卷 · 士别三日 · 死不旋踵 · 师出无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伤风败俗 · 三顾茅庐 · 双管齐下 · 死灰复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内皆兄弟 · 尸居余气 · 司空见惯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迁之教 · 三人成虎 · 杀身成仁 · 水深火热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三生有幸 · 尸位素餐 · 塞翁失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随月读书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敌忾 · 同仇敌忾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同甘共苦 · 同工异曲 · 天经地义 · 天下无双 · 天涯海角 · 天衣无缝 · 一夔已足 · 穷兵黩武 · 庄周梦蝶 · 曾参 · 以强凌弱 · 完壁归赵 · 韦编三绝 · 无出其右 · 为虎作伥 · 刎颈之交 · 无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万死不辞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五色无主 · 亡羊补牢 · 未雨绸缪 · 妄自尊大 · 下笔成章 · 下车泣罪 · 先发制人 · 兴高烈 · 心旷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关 · 先声夺人 · 小巫见大巫 · 小时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败涂地 · 有备无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众咻 · 一傅众咻 · 以强凌弱 · 饮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发千钧 · 约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叶公好龙 · 以管窥天 · 言过其实 · 一国三公 · 以规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气 · 一挥而就 · 与虎谋皮 · 异军突起 · 有脚阳春 · 以卵击石 · 以邻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鸣惊人 · 一木难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丰 · 有名无实 · 一诺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窍不通 · 一钱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里。

3. 找一些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有译文和寓意的

        鹦鹉救火

        简介

        中国传说故事.一天,一只鹦鹉飞往别的山头栖息,那里的禽兽友好相处,像个幸福的大家庭.鹦鹉虽然很喜欢这座山,但还是回到自己的老家.几个月后,那座山起了大火.鹦鹉看到,便入水中润湿羽毛,飞往那山空中,洒落毛羽间水想灭大火,这样往来反复,不以为苦.天神讥笑它愚蠢,滴水怎能浇灭大火?可是鹦鹉仍坚持这样做.天神被它的诚意感动,就降下大雨,浇灭了山上的大火.(>卷九一引>)

        原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行,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1]

        注释

        ①集:栖息

        ②辄:总是

        ③相贵重:尊重它;相:指代鹦鹉

        ④沾羽:沾湿羽毛

        ⑤尝:曾经

        ⑥侨居:寄居

        ⑦行善:行为善良

        ⑧嘉:多作美好,赞许,如嘉客,嘉宾。嘉感:赞扬并受感动

        ⑨去:离开。

        译文

        有一只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和山中的飞禽走兽都相处很好。鹦鹉自己想:虽然很快乐,但不是我长久居住的地方。于是就离开。后来,过了几个月,山中燃起了大火,鹦鹉远远看见了,就飞入水中,沾湿自己的羽毛,飞到山上,洒水(灭火)。天神说:“你虽然有志气,但是力量微不足道。”鹦鹉回答说:“虽然我知道不能灭火,但是我曾经在此山中住过,山中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都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见他们(遭遇火灾)。”天神赞美而且很感动它们的义气,立即用雨帮鹦鹉将火灭掉。

        寓意

        1. 不可以忘恩负义,在看到以前帮助过自己的人有困难时,应给予其帮助。 2. 人的力量是巨大的。

4. 有关寓言的成语的文言文有那些

        叶公好龙

        语出《庄子·逸文》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这个成语讲的是春秋时期楚国叶(今河南叶县)的叶公子高很喜欢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天上的龙知道了,就来到他家,龙从窗户上向里看。叶公一看见龙,吓得面无人色,失魂落魄。以后,人们就讽刺那些只是口头上说喜欢,言行却不一致的人为“叶公好龙”。

        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掩耳盗铃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5. 文言文的成语故事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

        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龟虽寿》)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

        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

        形容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

        (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

        (《寓言四则》) ·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寓言四则》) ·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

        (《寓言四则》)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寓言四则》)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水落石出——《醉翁亭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

        (《孟子二章》) ·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

        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

        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出师。

著名成语故事(文言文)以及它的寓意、翻译

       1. 成语故事不超过20个字的(古文也可以)就是要超短的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守株待兔

        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而农夫地里的野草却越长越高,把他的庄稼都遮盖掉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2]现在如果还要用以前的方法来治理现在的人民,就象守着一棵树等兔子来撞一样.

2. 谁晓得文言文成语故事 20则

        讳疾忌医 扁鹊见蔡桓公①,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将恐深。”

       

        桓候曰:“寡人无疾④。”扁鹊出。

        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⑤。”居十日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⑦。”

        桓侯不应。扁鹊出。

        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扁鹊出。

        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⑧。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⑨;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⑩;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11);在骨髓,司命之所属(12),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13)。”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14),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5)。

        ——《韩非子》 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

        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

        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

        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

        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

        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

        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

        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

        棘刺尖儿上雕猴子 燕王征巧术人①,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②,养之以五乘之奉③。

        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④,必半岁不入官⑤,不饮酒食肉,雨雾日出⑥,视之晏阴之间⑦,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

        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⑧:“臣为削者也⑨,诸微物必以削削之⑩,而所削必大于削。

        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11),难以治棘刺之端(12)。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

        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理之(13)?”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

        客曰:“臣请之舍取之(14)。”因逃。

        ——《韩非子》 燕王到处张贴榜文,征求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有个卫国人来应征,自称能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猴子。

        燕王听说他有这样超群的技艺,高兴极了,立刻给他极其丰厚的待遇,供养在身边。过了几天,燕王想看看这位巧匠雕刻的艺术珍品。

        那个卫国人说:“国君要是想看的话,必须依我两个条件:一,半年之内不入后宫与后妃欢聚;二,不喝酒,不吃肉。然后选一个雨睛日出的天气,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的猴子。”

        燕王一听这些条件,没法照办,只能继续用锦衣玉食把这个卫国人供养在内宫,却始终没有机会欣赏到他刻制的珍品。宫内有个铁匠听到了这件事,不禁暗暗发笑。

        他就对燕王说:“我是专门打制刀具的。谁都知道,再小的刻制品也要用刻刀才能雕削出来,所以,雕刻的东西一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

        如果棘刺的尖儿细到容不下最小的刀刃,那就没法在上面雕刻。请国王检查一下那位工匠的刻刀,就可以知道他说的话是真是了。”

        大王一听,如梦方醒,立即把那个卫国人找来,问道:“你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猴子,用的是什么工具?”卫国人回答:“刻刀。”燕王说:“请把你的刻刀拿给我看看。”

        卫国人一听就慌了神,借口说到住处去取刻刀,溜出宫门逃跑了。 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①。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尔先学不瞬②,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③,以目承牵挺④。

        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⑤。以告飞卫。

        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⑥,视小如大,视微如著⑦,而后告我。” 昌以■悬虱于牖⑧,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⑨,浸大也⑩;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11),皆丘山也。

        乃以燕角之弧(12),朔蓬之■射之(13),贯虱之心(14),而悬不绝(15)。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16):“汝得之矣(17)。”

        ——《列子》 甘蝇是古代出名的神箭手。只要他一拉弓,射兽兽倒,射鸟鸟落。

        飞卫是甘蝇的学生,由于勤学苦练,他的箭术超过了老师。有个人名叫纪昌,慕名来拜飞卫为师。

        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眨眼睛。

3. 20个字的文言文成语

        20个字的文言文成语

        1、莫可名状2、功成名遂3、矜功自伐4、不刊之论

        5、不足为训6、危言危行7、一蹴而就8、侧目而视

        9、同日而语10、逃之夭夭11、无所不为12、倾国倾城

        13、走马观花14、曲突徙薪15、趋之若鹜16、汗牛充栋

        17、幕天席地18、不耻下问19、是古非今20、东张西望

4. 简短的成语故事20字

        1、自相矛盾

        有个人卖矛和盾。他说盾最坚固,又说矛最锐利。有个人问他用矛来戳盾会怎样?他答不出来,古人称其为自相矛盾。

        2、乐不思蜀

        刘备 建立蜀国。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部署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3、卧薪尝胆

        话说吴国与越国打仗,吴王夫差战败,其后他每天睡在干柴上,天天吃苦胆,最终以弱胜强,打败了越王勾践,这就是有名的卧薪尝胆

        4、望梅止渴

        曹操在征讨张绣时军队饥渴难耐,这时曹操登上高山观望声称前边有梅林,度过军队哗变的危机,后人称这次为望梅止渴

        5、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6、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7、舌战群儒

        东汉末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同意联刘抗曹

5. 文言文成语故事和翻译

        郑人买履 (战国)韩非子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寸。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打烊了,最终他没买到鞋,悻悻而归。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 舟 求 剑(战 国) 《吕氏春秋. 察今》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画蛇添足 战国策

        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古代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不大家一起在地上比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还能够为它画脚呢!”他还没有画完蛇的脚,另一个人的蛇就画好了,那个人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随后喝完了那壶酒。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画龙点睛 唐 张远彦

        原文:张僧繇⑴于金陵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⑶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⑸诞⑺,因⑷点其一。须臾⑹,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⑻在。

        译文: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诞,就点了其中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负荆请罪 汉 司马迁

        原文:蔺相如既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颇不悦,欲辱之。相如避而不见。语人曰:“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畏吾两者也。今若因私而斗,何以安国?”颇闻之,肉袒负荆,至相如门谢罪。卒为刎颈之交。

        译文: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要多少?

6. 急需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龙。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麽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帮我找15篇成语故事,要文言文的和有翻译的

       守株待兔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韩非子?五蠹》)

       译文: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寓意]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后也比喻企图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寓意]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文言文成语故事大全_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悯――――耽心、忧虑的意思。 长――――生长、发育的意思。

       揠――――拔的意思。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谓――――告诉。 病――――劳累。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

       趋――――赶去。 非徒―――不仅只是。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廪―――――粮食仓库。

        狐虎威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枣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释

        荆宣王——就是楚国的国君楚宣王。他是楚肃王的儿子,名字叫良夫。 北方——指我国当是中原一带的各个诸侯小国家。 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 江一——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 长——音掌,长官,首领的意思。 然——就是这个样子,(回答)“对”的意思。

       黔驴技穷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

       黔——音钱,就是黔州,在现今贵州省境内。 庞然——庞,音旁,庞大,形体或数字很大。庞然,身体高大的样子。 应应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骇——音害,惊骇,就是恐惧的意思。 遁——音盾,逃遁,跑开、逃避的意思。 搏——音脖,搏斗,就是双方对打。 狎——音狭,表示亲近但态度放荡、不庄重。 踉——音狼,踉跄,乱步行走的样子。 喊——老虎跑哮、大叫的声音。 柳宗元——人名,生于公元七七三年,死于公元八一九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作家,著有《柳河东集》。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释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音妹,就是衣裳的袖子。 踵——音种,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就是不贤,没有德才的人。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 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战国策——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原来只是一些零散的材料,记载我国战国时代谋士和说客的政治活动及其言辞。西汉人刘向将这些材料进行了整理和校订,按照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排列起来,一共编成三十三卷,简称《国策》。

         成语 故事 有着独特的魅力,在古代,成语故事很多时候都会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文言文成语故事。

文言文成语故事1: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译: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

        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现实 教育 的 方法 。?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文言文成语故事2:狐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翻译: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文言文成语故事3:悬牛首卖马肉

        《晏子春秋》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1),国人尽服之(2)。公使吏禁之(3),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4)。?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5)。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6),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7):?君使服之于内(8),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9),而卖马肉于肉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10),则外莫敢为也(11)。?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12),而国人莫之服(13)。

        注释

        (1)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581年至前548年在位。好:(h?o)喜好。丈夫:成年男子。 (2)服:穿。 (3)使:派遣。 (4)带:衣带。 (5)相望:彼此看得见,指到处。 (6)寡人:寡德之人,君主对自己的谦称。 (7)对:回答。

        (8)君:您,对对方的尊称。内:指王宫内。 (9)犹:如同。

        (10)何以:即?以何?为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11)则:那么。莫:没有人。否定性无定指代词。为:指穿。

        (12)逾:超过。 (13)莫之服:?莫服之?。否定句代词?之? 作宾语而前置。

        

       好了,今天关于“成语故事大全典故文言文”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成语故事大全典故文言文”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