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查询大全 成语查询大全
成语形成于什么朝代_成语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ysladmin 2024-06-26 人已围观
简介成语形成于什么朝代_成语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成语形成于什么朝代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云
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成语形成于什么朝代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云行雨施这个成语,来自那个朝代,是什么意义?
2.成语“洛阳纸贵”的典故是发生在什么朝代
3.急求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成语!!!要注明出处、人物,朝代……越详细越好、谢谢!
4.各个朝代的成语?
5.闭月羞花这个成语源于哪个朝代
云行雨施这个成语,来自那个朝代,是什么意义?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出于“易经”第一卦--乾卦!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意思指:广泛施行恩泽,故品类之物,流布成形,各得亨通。
成语解释
发音 yún xíng yǔ shī
释义 施:施布。比喻广泛施行恩泽。
2成语典故
出处 《周易·乾》:“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此二句释“亨”之德也,言乾能用天之德,使云气流行,雨泽施布,故品类之物,流布成形,各得亨通,无所壅蔽,是其“亨”也。[1]
示例 曰:“如何是君臣之道?”师曰:“~,月皎星辉。”(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
3词语辨析
拼音代码: yxys
近义词:云行雨洽、云布雨施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广施恩泽
成语“洛阳纸贵”的典故是发生在什么朝代
出自汉代
原文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hè 第四声 附和,应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急求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成语!!!要注明出处、人物,朝代……越详细越好、谢谢!
成语“洛阳纸贵”的典故是发生在:晋代
洛阳纸贵
luò yáng zhǐ guì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人说“~”,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七回)
各个朝代的成语?
焚书坑儒(商)一窍不通 讲的是比干被纣王挖心的故事。
覆水难收 讲姜子牙被其妻所侮,后来发达富贵,其妻想和好,被子牙泼水所激,羞惭自杀。
太公钓鱼 指姜子牙在渭水边垂钓,以待贤主,后来发展成歇后语,后半句是愿者上钩。
求仁得仁 孤竹国的储君伯夷和叔齐的故事,两人互相避位,同道周国养老。后来周武王越权发商,两人不食周粟而死。后来鲁迅据此写了一篇《采薇》。
精卫填海 这是夏朝之前的故事,由神话传说演化而来。
凤凰来仪 指大禹治水成功后,国家安定富强,凤凰也来朝贺呈祥4。
网开一面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殷本纪》。 夏桀荒*无道,百姓极为不满。商汤想推翻其统治,并借在打猎时把四面围困的捕鸟网拉开一面让鸟儿逃生,使人们知道他的仁慈,后来他终于推翻夏朝。后意思发生变化,指对罪犯从宽处理,给罪犯一条弃旧从新的出路。
百家争鸣 这是周朝末年的一个文化现象,所谓百家,只是夸大,其实只有儒墨名法道,兵、农、小说、阴阳、纵横十个代表派别。
一狐之腋 赵简子是春秋时晋国的上大夫。 他有一个家臣名叫周舍,喜欢直言进谏。周舍死后,简子每次听朝,总是不怎么开心,大夫们请罪。简子说:“不是你们的过错。我听说一千只羊的皮毛还不如一只狐狸腋下的皮值钱。诸位大夫上朝,我只听见一大片唯唯喏喏的回答,再也听不见像周舍那样的谔谔直言,我因此而伤心。”后比喻珍贵的东西。
吐哺握发 周公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头时多次把头发握在手中。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
一 精卫填海 ------夏朝以前,国家还没有形成,那时候的帝王,远不如后来帝王那么阔气,享有许多特权;而是纯粹的人民公仆,只有尽义务的份儿。帝王的子女也没有什么太子,公主之类的特殊称呼,身份也尊贵不起来,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样。
炎帝有个女儿,名叫精卫,性格开朗活泼,喜欢打抱不平。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个大孩子把小孩子当马骑。小孩都累爬下了,大孩子还不肯罢休。
精卫走过去,指着大孩子的脑门怒斥道:"你这个人太不知羞耻,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有力气,去打虎打熊,人们会说你是英雄。"
大孩子见精卫是个小姑娘,生得单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他从小孩背上跳下来,走到精卫面前说:"我是海龙王的儿子,你是什么人?竟敢来管我!"
精卫说:"龙王的儿子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是炎帝的女儿呢,以后你少到陆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挂到树上晒干。"
龙王的儿子说:"我先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往后少管小爷的闲事。"说着动手就打。精卫从小跟着父亲上山打猎,手脚十分灵活,力气也不小,见对方蛮横无礼,并不示弱,闪身躲开对方的拳头,飞起一腿,将龙王的儿子踢个嘴啃泥。
龙王的儿子站起来,不肯服输,挥拳又打,被精卫当胸一拳,打个昂面朝天。
龙王的儿子见打不过精卫,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
过些天,精卫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开心,刚巧让龙王的儿子发现了。他游过来,对精卫说:哪天在陆地上让你捡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门前,赶快认个错,不然我兴风作浪淹死你。"
精卫倔强地说:"我没错,认什么错。"
龙王的儿子见精卫倔强,根本没有服输的意思,立即搅动海水,掀起狂风恶浪,精卫来不及挣扎,就被淹死了。
精卫死后,变成一只红爪白嘴的小鸟,立志要把大海填平。她用嘴衔来石头与树枝投向大海,并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像是在激励自己。她年年月月,永不停歇
二九鼎大吕-------禹治水后集天下之金(铜)铸就九鼎,分驻九州以定天下。大吕,周代大钟,二者均为国宝。喻贵重、力量大。《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三桑林祷雨----商史纪:成汤(1)时岁久大旱(2)。太史占之,曰:“当以人祷。”汤曰:“吾所以请雨者,人也。若必以人,吾请自当。”遂斋戒、剪发、断爪,素车白马(3),身婴白茅(4),以为牺牲,祷于桑林之野。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欤(5)?民失职欤(6)?宫室崇欤(7)?女谒盛欤(8)?包苴行欤(19)?谗夫昌欤(10)?”言未已,大雨方数千里。(《淮南子·主术训》)
殷商史书上记载:成汤在位时,年久无雨大旱。太史占卜之后说:“应当杀一个人来向神祈雨。”成汤说:“我所要做的事正是为了救人才求雨。要是一定要用的方式向神求雨,请允许由我自己来充当那个人。”于是成汤沐浴斋戒,修剪头发、指甲,乘着白马,拉着没有华丽装饰的车子,身上缠绕着白茅,作为向神祈雨的牺牲品,在桑林旷野中向神祷告,在六件事上进行自我责备,说:“是因为我的政令有所不当还是由于我的管理不善,使得人臣失职,百姓失所;或是我的宫室修得太高,过于豪华,或是因为我听信嫔妃弄权乱政;或者是我法令不严,致使贪污受贿公行;或是由于我用人不淑,使得谗媚小人得势!”成汤的话还没有说完,方圆数千里便下起了大雨。
四助纣为虐------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国语·越语下》:“无助天为虐,助天为虐者不祥。”
释义: 帮助坏人做坏事。
故事就发生古都朝歌。纣王是臭名昭彰的暴君,成语“助纣为虐”, 说妲己不仅荒*狐媚,而且残忍毒辣,为了满足自己疯狂变态的心理,怂恿纣王设计林林种种令人瞩目惊心的惨无人道酷刑,帮助纣王荒*残暴。
五不食周粟------商代王裔伯夷叔齐于周灭商后誓死不食周朝之粮,守节饿死,后人谓之大义。
六夜以继日-------周公旦是西周初杰出的政治家。他在哥哥姬发领导的攻伐殷商的事业中,起了很大作用。担起辅助朝政的重任后,他忠于职守,为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呕心沥血。
武王死后,由周公旦辅助成王执政。有些贵族猜忌他,在成王面前造谣,说他有篡位的野心,有的兄弟还和纣王的儿子武庚勾结起来,发动武装叛乱。此外,东方的夷族也乘机作乱。但周公坚韧不拔,遵照武王的遗志办事,他消除了成王的误解,击败了武庚的叛乱和夷族的反抗,制定了礼法和刑律,继续分封诸侯,并建筑洛邑(今河南洛阳),设立了东都成周。
由于为国操劳过度,周公在东都建立后不久就去世了。临死前,他还谆谆告诫大臣们,一定要帮助天子管好中原的事;自己死后要葬在成周,以表示虽死不忘王命。
孟子赞扬他说:“周公想兼学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的贤德,来把周朝治理好,如果有不适合于当时情况的,他就抬起头来想,夜以继日地想,等想出了好的办法,便坐着等待天明,马上去施行。”
七爱屋及乌-------- 喜爱那个人连带地爱护停留在房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连对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也喜欢。(及:连带、达到。乌:乌鸦。)
异体:推爱屋乌、爱及屋乌
出 处 《尚书大传·大战》:“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日:‘入般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何如?’”
[今译]商朝末年,周武王在军师姜尚(太公)等人的辅佐下,联合诸侯,出兵讨伐纣王。纣王死后,武王心中并不安定,感到天下没有安定。他召见姜太公,问道:“进了殷都,对旧王朝的士众应该如何处置呢?”
姜太公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如果不喜欢那个人,就连他家的墙壁篱笆也厌恶。就是说,杀尽全部敌对分子,一个也不留下。大王你看怎么样?”
武王认为不能这样。这时召公上前说:“我听说过:有罪的,要杀;无罪的,让他们留下残余力量。大王你看怎么样?”
武王认为也不行。这时周公上前说道:“我看应当让各人都回到自己家里,各自耕种自己的田地。”
武王听了非常高兴,心中豁然开朗,觉得天下可以从此安定了。
后来武王就周公说的办了,果然天下很快安定下来,西周也强大起来了。
典 故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
八未雨绸缪------ 周武王率军灭了商朝后,把有功之臣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留下周公在朝辅政。武王死,年幼的成王在周公的扶持下管理朝政。有人散布谣言说周公要废成王,周公表示要像鸟儿那样未雨绸缪,整顿朝政,肃清叛乱,然后自己退隐。
九道路以目-------周厉王统治周朝时把平民赖以谋生的许多行业,改归王室所有,一时间民生困苦民冤沸腾。
厉王不听劝谏却采用特务手段对付人民,他派人去卫国(河南淇县)请了很多巫师,在首都镐京(陕西西安以西)川流不息地巡回大街小巷,偷听人们的谈话,凡经他们指认为反叛或诽谤的人,即行下狱处决。
不久,镐京再也听不到批评厉王的声音。后来人们索性连话都不说,亲戚朋友在路上见了面也只敢用眼睛示意(道路以目)来表示对厉王的不满。
十千金买笑 烽火戏诸侯 一笑倾国----周幽王的妃子褒姒不爱笑,周幽王便命令点燃了告警的烽火,于是各诸侯王带领人马匆匆来救,结果并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这种情况,开心大笑。周幽王说:“爱妃一笑,百媚俱生,这是虢石父的功劳。”于是赏给虢石父千两黄金。诸侯之心日散。
十一酒池肉林------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古代传说,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原指荒*腐化、极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极多。《史记·殷本纪》:“以酒为池,悬肉为林。”《汉书·张骞传》:“行赏赐,酒池肉林。”纣王听信妲己,造酒池肉林,一无忌惮,朝纲不整,任意荒*。(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七回)
十二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又称姜尚,字子牙,东海上人。他是周倾商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和西周的开国元勋,是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和政治家,被称为“周师齐祖”“百家宗师”,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说是漂泊不定、困顿不堪,但是他却满腹经纶、壮志凌云,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听说西伯姬昌尊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来到西歧后,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荐,而是来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今陕西宝鸡县)住了下来。此后,他每日垂钓于渭水之上,等待圣明君主的到来。 姜尚的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直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尚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 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干,他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着聘礼,亲自前往磻溪应聘,并封姜尚为相。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姜子牙钓出的可谓是一条“王侯大鱼”。 成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便源于此。姜太公的直钩钓鱼是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是种气节。
十三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十四楚王问鼎:-----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之周都洛邑外郊示威,向周王的代表询问鼎之大小轻重,史称“楚王问鼎”。鼎是王位的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周王号令天下的野心。
十五百步穿杨------《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十六绝缨----扯断结冠的带。据 汉 刘向 《说苑·复恩》载: 楚庄王 宴群臣,日暮酒酣,灯烛灭。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绝其冠缨,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绝缨之人。王不从,令群臣尽绝缨而上火,尽欢而罢。后三年, 晋 与 楚 战,有 楚 将奋死赴敌,卒胜 晋 军。王问之,始知即前之绝缨者。
公元前605年楚庄王平息了叛乱,非常高兴,班师回朝,在宫内举行盛大的庆功会,大摆筵席。庄王下信群臣可以尽情畅饮。到傍晚,酒兴还都未尽。庄王命令点燃蜡烛,继续狂欢。庄王看到群臣们这样高兴,就让自己的爱妃许姬给大家敬酒,许姬漂亮,出来给大家敬酒更加增添了几分欢快的气氛,正当她给大家一一敬酒时,一阵大风吹来,把大厅里的烛火全吹灭了。这进有人趁机扯住了许姬的衣袖,想调戏她。许姬非常聪明,她并没有声张,而是趁机把那人的帽缨扯断,请求庄王查出这个人后处治。庄王听后,却大声说,今日宴会大家都要尽兴痛饮,把自己的帽缨都摘下来,。大臣们都摘下自己的帽缨后,庄王才命令点燃蜡烛。许姬对此感到非常惊讶,席后,许姬埋怨庄王不为她出气。庄王笑着说,人主群臣尽情欢乐,现在有人酒后失礼有情可原,如果为了这件事诛杀功臣,将会使爱国将士感到心寒,民不会再为楚国尽力,许姬不由的赞叹楚王想得周到。
后来,楚庄王亲自率领军队攻打郑国,不料被郑国的伏兵围困住,正在危急时刻,楚军的副将唐狡单人匹马冲入重围,救出了楚庄王,庄王重赏唐狡,唐狡辞谢说:“绝缨会上,扯许姬衣袖的正是下臣,蒙大王不杀之恩,所以今日舍身相报。”庄王听后感慨万千。
后遂用作宽厚待人之典。 人们用这个典故来表示宽宏大量,三国曹植的《求自试表》里就运用了这个典故:“绝缨、盗马之臣赦,而楚、赵以济其难。”
闭月羞花这个成语源于哪个朝代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 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图穷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秦 :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u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闭月”指貂蝉的美貌把月亮比下,“羞花”指杨贵妃的颜容使得花儿害羞地低下头,原与沉鱼落雁相连,形容我国古代四大美人的容貌倾国倾城,宛若天仙。现指女子的容貌美丽
出 处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
好了,今天关于成语形成于什么朝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成语形成于什么朝代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成语形成于什么朝代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